English

一片精诚天地间

——记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邵荣雁(下)
2000-06-01 来源:光明日报 马 达 戴自更 宋 瑞 陈建平 我有话说

以情带兵是最动人的投入

江门支队新会中队指导员张朝阳是1989年入伍的老兵,他告诉我们,当听到邵副政委牺牲的消息时,这支由邵副政委带出的先进中队的战士们都失声痛哭。用张朝阳的话说,他们觉得失去的不仅仅是一个好政委,更是一个亲人,一个大哥哥般关心着战士的亲人。

在邵荣雁的日记中有这样一句话:“以情带兵的关键是帮战士解决实际困难,做到心到、理到、情到。”

现已是班长的李立华更是无法忘记自己初当新兵时的一幕幕往事。平素娇生惯养的他是在父母的动员下参的军。艰苦的训练使他感到受不了。他开始敷衍蒙混,一会儿头痛,一会儿脚痛,时不时与班长顶嘴。正在部队蹲点的邵荣雁把一切看在眼里。在一次越野训练时,小李一拐一拐地掉了队,邵荣雁帮他扛着枪,陪他跑到目的地。休息时,还给他检查脚上的伤,在伤口上抹上药水。之后,副政委又与他拉开了家常,讲起了自己刻苦磨炼,最终获得“神枪手”称号的经历。在邵荣雁的帮助下,小李发生了变化,在后来的越野训练中,跑在了前面。

一次训练间隙,邵荣雁拿着一支“红双喜”正抽着,李立华递过来一包“大中华”,说:“副政委,‘双喜’有啥好抽,抽支名牌吧。我这一买就是一条,等会我再给你取几包去。”邵荣雁有些诧异了,一个新战士怎么抽得起“大中华”?小李附在他耳边悄悄说:“虽然我不知道家里有多少钱,但每次要个几千几百的零花不成问题。我在新兵连三个月,就花了一万多。”听了这番话,邵荣雁陷入了深思。这是我国新时期新形势下部队出现的新的思想动态之一。在广东珠江三角洲,许多战士家庭已走上小康,他们的父母本来是让子女在部队接受锻炼的,但一些人大手大脚的习惯不改,长此以往,部队艰苦奋斗的传统就会丢光,战士们就成了“老爷兵”。此后,邵荣雁常常与小李聊天,劝他戒烟,用戒烟的钱买书,劝他读大专考军校。李立华明白,邵副政委与以前家中的“哥们”不一样,是真正为自己好的人。他开始改变自己,训练成绩节节攀升。1998年他入了党,也带了新兵,被任命为班长。

新会中队代理排长许永华入伍时是支队唯一的大学生。进部队后,他以为凭自己优秀的文化成绩考军校没问题,不料却因超龄被卡住了。1998年,他作为一级骨干接受培训,又因指标有限没能提干,他说,这是他人生遭受的两次最大的挫折。他消沉了。这时,邵副政委来到他身边,有段时间几乎每星期都来,想方设法鼓舞他。许永华说:“如果没有他的开导和鼓励,我就不会有今天一心为部队做贡献的决心。我感激他!”邵荣雁还曾为了让战士看到春节晚会,在1998年除夕之夜,替战士站了整整4个小时的哨,直至新年钟声敲响。

……

邵荣雁在生活中也是一个感情充沛的人。

他营造着一个充满爱的家。墙角那座别致的假山,色彩缤纷的地面,是他独具匠心的设计;妻子说喜欢玫瑰,甚至连那套简单的桌椅上都雕饰着玫瑰图案;他还曾因没人为女儿做饭而心疼得落泪。

他为困难的官兵家庭捐助,为修校舍的学校捐助,为辍学的孩子捐助,为受伤的老人捐助,为遭受洪灾的地区捐助……

这样的事确实是太多太多了。正如他在日记中所写:“一个人,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;一个警官,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士兵;一个党员领导干部,爱的最高境界是爱人民。”

一个和无数个

邵荣雁作为一个优秀的政治思想工作者,他的行为带动着周围的人,许多政工干部从他那里得到了启发。

三中队的指导员周福元说:“邵副政委告诉我的一句话我印象最深,就是‘做思想政治工作,要在问题刚出现苗头时就抓紧解决,这样才能事半功倍。万一等小问题成了大问题,工作起来就很被动了。’”他按照这一方法,及时体察战士们的情绪状态,深入摸清症结,成功地解决了好几个战士的思想问题。

邵荣雁在长期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认真思考,总结和创造了进行这一工作的“十二法”。四中队指导员胡淦欣说,去年《兵役法》的颁布,在部队引起很大反响,于是他们采用了“热点探讨法”,通过上政治教育课、开展讨论来认识士官改革的本质。经过讨论,大多数人能够安心服役,军心迅速稳定。对个人思想问题,他便采取“谈心交心法”。

新会中队指导员张朝阳最认同邵荣雁艰苦奋斗、身先士卒的优良作风。他说:“我们练,他陪我们一起练;我们搞建设,他与我们一起干。我在工作中,也会把这种好作风发扬下去。”

在江门支队的会议室里,一面墙上挂满了各种奖状和奖旗,既有评选先进支队、参加文体活动的,也有人民群众为感谢他们支援地方而赠送的。在这些令人自豪的荣誉后面,是邵荣雁的精神在闪闪发光,是政治工作者无私奉献和默默耕耘的精神在闪闪发光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